做強做優做大地方特色食品產業
為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貢獻山東力量
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 張海波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悠悠萬事,吃飯為大。食品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型產業,更是保障民生的基礎性產業,戰略地位和作用舉足輕重。今年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門聯合出臺《關于培育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的指導意見》,為推動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系統安排、明確主攻方向,為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食品消費需求指明了方法路徑,必將讓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更好、更健康。一是夯實了特色食品產業發展基礎。《指導意見》順應消費升級趨勢,聚焦優質原料保障能力、食品加工技術工藝、食品安全、數字賦能等關鍵環節,提出品種引進培育、原料供應基地建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加強全過程監管等一系列務實舉措,在原料、技術及制度等方面為地方特色食品產業發展提供堅強保障,將切實提升智能化、綠色化中高端特色食品供給能力。二是提供了食品產業發展政策指導。近年來,集聚發展效應已在食品產業領域集中顯現,“大集群”發展是必然路徑選擇。《指導意見》從強化產業鏈協同配套、大中小企業梯度培育、構建市場化服務體系三方面,為特色食品產業大集聚、大發展提供了解決方案,必將促使傳統產區加快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供應鏈的現代化步伐。三是營造了品牌建設良好環境。《指導意見》圍繞挖掘特色食品歷史淵源、加快培育區域公用品牌、打造多元融合消費場景等重點任務,旨在通過創新宣傳方式、培育創新業態等方式為品牌建設提供良好生態環境,有利于增強地方特色食品產業品牌競爭力,促進市場開拓和產品消費。
近年來,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指導支持下,山東將食品工業納入新舊動能轉換“十強”重點產業,謀劃實施一系列務實管用舉措,不斷優化政策供給,持續塑強鏈群生態,有效推動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邁出了堅實步伐。一是規模優勢持續鞏固。目前,山東食品工業產值、食品農產品出口額已連續多年居全國首位,是重要的食品生產供應基地。規模以上食品企業營業收入突破萬億元大關,2022年達到11852.5億元,占全省工業的11%,占全國食品工業的10.7%。二是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持續完善,全省食品產業累計培育國家企業技術中心37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6家、工業設計中心1家,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41家,并成立了國內首家省級食品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三是品牌建設全面加強。擁有以金鑼、得利斯、德州扒雞等為代表的肉類加工產業一體化領航企業,以魯花、金勝、香馳等為代表的植物油龍頭企業,以及青島啤酒、張裕葡萄酒、東阿阿膠等一大批享譽國內外的知名品牌。截至2022年底,全行業累計培育中華“老字號”38家,打造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產品13個。四是集聚水平顯著提升。糧油加工、肉制品加工、調理方便食品、酒類等傳統優勢產業加速集聚,形成了一大批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強縣、強鎮,有效助力鄉村振興和區域經濟發展,帶動就業1000萬人以上。五是數字轉型加快推進。初步實現從生產制造到銷售服務、貯藏物流的全產業鏈數字化轉型,涌現出金鑼、惠發、得利斯等一批中央廚房試點示范企業。食品社區團購、直播帶貨等新營銷模式快速發展,2022年糧油、調理方便食品等細分領域線上銷售額增速達20%。
著眼未來,山東將始終牢記“國之大者”,切實扛起大省擔當,認真貫徹落實十一部門指導意見的部署要求,持續做大做強做優特色食品產業,全力打造傳統優勢食品產區新標桿,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貢獻力量。一是實施源頭提升行動,增強原料保供能力。著力壯大一批“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大特有稀有農產品資源開發利用。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積極尋求短缺食品原料替代方案。鼓勵優勢企業加大市場拓展力度,調整產業結構布局,優化進出口市場“朋友圈”。二是實施數字賦能行動,加快推進智能制造。深入推進“數字三品”行動計劃,促進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融合應用,打造一批數字化轉型示范企業和標桿項目,發展一批數字化轉型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鍛造一批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三是實施精深加工行動,提高資源利用水平。強化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理念,推進農產品加工全產業鏈再造,優選一批食品加工先進技術、工藝和裝備,推廣應用一批精深加工典型模式,提高原料梯次利用、全值高值利用和副產物綜合利用、循環利用水平。四是實施集聚發展行動,打造優良產業生態。以海洋食品、肉制品、植物油、酒類、果蔬加工、休閑食品、保健功能食品、生物發酵制品等為重點,加大特色優勢食品產業集群、強縣、強鎮和基地建設,力爭到2025年培育2個千億級特色食品產業集群,10個百億級特色食品龍頭骨干企業,以及一批國內外知名的產品品牌、企業品牌、產區品牌。五是實施創新引領行動,塑強產業內生動力。大力培育高能級技術創新平臺,加強食品安全危害甄別、風險評估等技術研發應用。廣泛開展食品工業企業誠信管理體系評價工作,完善食品企業信用評級、動態預警和激勵機制。提升高等學校食品學科建設水平,深化產教融合發展,開展現代產業學院、現代學徒制等新模式新機制試點,切實加強產業人才隊伍建設,為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