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業發展中,人工制茶與機械制茶一直被廣泛討論。但隨著人們的認知水平不斷提升與消費觀念轉變,兩者間孰好孰壞似乎已經不再那么尖銳,無論哪種工藝,更重要的是制出的茶好不好、質量安全是否達標......而隨著我國加速推動茶葉加工機械化、自動化水平提升,除了采茶機、炒茶機等新型裝備研制并投用,要想提升茶葉質量安全水平,提高機械制茶加工人員的素質也顯得尤為重要。
人們對于手工制作和機械生產的食品大多存在一種刻板印象,那就是認為手工制作的食品沒有添加劑、在品質上更有保障,而且“純手工”似乎還能喚起消費者的普遍青睞。反之,機械化生產的食品好像就是放到生產線上進行套版后得到的產物,缺少“靈魂”,再加上一些規模化的食品生產中還是出被披露食品添加劑超標、違規使用等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消費者的不信賴。在茶葉生產中,這樣的差異似乎更為明顯。
正如大家所知,茶不僅作為一種飲品出現,更是我國一大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與文化名片。在數千年的發展中,代代相傳的傳統制茶工藝成為了打造名品茶的重要基礎,較之如今相同單位時間內機械制茶的批量化生產,精細打磨的人工制茶似乎顯得更加珍貴,從經由人工制作的優質茶葉在市場上經常是有市無價,也能看出一些端倪。相比之下,機械制茶則更加突顯性價比優勢。不過,隨著如今人們對科技發展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機械制茶能夠更好地保障茶葉品質穩定、安全可靠等特征,正變得更為人們所接受,其受眾面之大同樣撐起了一個大市場。
但長期以來,關于人工制茶與機械制茶誰更好的爭論還是一直存在,這樣的爭論有意義嗎?不同生產工藝下得出的茶葉各有所長,不同消費者對茶葉的飲用需求也各有不同,歸根究底還是要看消費者自己需要什么。當然了,這樣的爭論其實對于茶葉發展也是好事情,畢竟機械制茶這一加工模式雖然大體上符合食品工業現代化發展趨勢,但新工藝快速發展下,機械制茶也需要以高品質、高質量面對消費者,在
茶葉機械的日益升級中,人作為控制設備與生產流程的主體,推動人才升級也很關鍵。
日前,漢陰縣高素質農民培育茶葉加工培訓班正式開班,旨在培訓一批“高素質、懂技術、善經營”的技能人才。該培訓主要針對茶葉產業發展前景、茶葉產業發展前景、茶文化與茶藝,包括傳統手工制茶、機械加工制茶在內的茶葉加工技術等展開,涉及到茶葉生產加工的各個關鍵環節,茶葉加工技術的掌握是其中一大特點。
近年來,作為我國主要茶葉產區的浙江杭州、福建三明等地也沒少開設類似的培訓班。像是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去年還專門開設了機械制茶師”培訓班,對茶葉品質形成原理、茶葉加工工藝設計、典型名茶機械加工關鍵技術、茶葉加工設備操作與維護、茶葉生產線加工技術等進行了理論講解與指導實操,針對性更強、專業性更高,對提升茶葉加工人員素養與能力,從而促進茶業高質量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機械制茶如今漸成大趨勢,流水線生產的茶葉好不好還在被討論,但是人們的理解度、接受度變得更高了。機械制茶雖然是依靠自動化設備來運轉,但人在其中仍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提高茶葉加工人員的素養與技術水平,就是在為茶葉品質提升打好基礎,所以在茶業加速提檔升級的過程中,也要注重人才的培養!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