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春水秋茶”,10月又到了秋茶上市的季節。我國茶產業資源豐富,茶文化歷史悠久,有著廣泛的消費基礎。近些年,消費結構的調整讓茶葉市場回歸理性,促進了茶產業的良性發展。但就總體來看,國內茶業還存在著產業分散、科技力量薄弱等問題。對此,茶產業的智能化升級迫在眉睫。
得益于我國消費升級及互聯網的發展,我國茶葉連續多年增產,銷售量也在不斷上漲。2013年中國產葉產量僅192.4萬噸,到2017年增至260.9萬噸。據相關機構預測,2019年我國產業產量將保持增長趨勢發展,產量預計將達到265萬噸。
但與產量相比,國內茶產業仍存在著企業“小、散、弱”等情況。茶葉生產企業規模有限、綜合實力偏弱,這就導致了茶產業經濟效益與規模基礎不相符。如今,國內人口紅利逐步消失,茶產業面臨生產成本持續上漲、市場需求不斷升級的雙重挑戰。
這就需要國內茶企盡快進行轉型升級,利用智能化生產設備提高茶葉的生產效率和品質,降低人工成本,提高茶產業整體的生產技術水平。并在這些技術的支撐下,讓茶產業向年輕消費群體靠近。通過激發年輕群體的消費潛力,為茶產業注入新的發展活力。
自上世紀90年代推行機械化采茶制茶以來,國內的制茶設備向連續化、智能化不斷發展。市場的需求帶動了制茶設備的發展,揀梗機、色選機、
烘焙機、殺青機、茶葉冷藏設備、茶葉真空包裝設備、全自動茶葉小包裝設備等相繼出現在市場上。如今,茶葉生產的采摘、加工、包裝等環節均呈現出自動化、智能化的趨勢。
據悉,湖北宜昌市某茶企共投資1.1億元建設茶葉智能化潔凈加工工廠。智能化茶葉生產線上集合了清洗、脫水、干燥、殺青、揉捻、整形、烘干等多個自動化生產設備,茶葉生產的自控率達到了98%。
此外,
機器視覺、物聯網等高新技術也逐漸在茶產業中得到應用。今年8月,國內某茶企與國外某商業機器公司合作研發了一款智能挑茶設備。據了解,該設備的整個運行過程模擬了人工篩茶、鋪茶和挑揀的過程,但比人工操作更加可控,而且效率更高。一條這樣的生產線每天可以完成200公斤毛茶的篩揀除雜工作,相當于50-60個挑茶工的工作量。
杭州市某茶企則將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應用到了產品包裝上,實現了西湖龍井種植、制作等環節的數據追溯。消費者只要掃描茶品包裝二維碼,就能通過區塊鏈的數字字母碼追溯茶葉生長時的氣候與濕度、采摘時間、炒制時間、炒茶師等信息。這讓茶葉生產過程全透明化,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時也有助于提升人們的消費欲望。
茶產業是我國的傳統產業,對于產業現在的發展情況來說,如何將傳統工藝與現代化生產融合是目前茶企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茶產業的智能化升級將有助于解決技術力量薄弱、產業核心競爭力低下等問題,智能化設備的使用也將幫助產業建立標準化和流程化的體系,增強產業鏈優勢。
我要評論